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成功举办热辐射专题研讨会
2021年7月22日,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圆满举办了“热辐射专题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梅洁副教授、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顾宇副教授、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邱羽副教授、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王存海特聘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何明键助理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罗明罡助理研究员和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史可樟博士后。
7月22日上午,首先由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吴小虎副教授主持,介绍了邀请到的各位优秀学者。接着由研究院热科学中心主任崔峥教授致辞,在致辞中表示了对来自国内各个知名高校优秀学者的欢迎,同时也向大家介绍了研究院的概况,希望此次热辐射研讨会顺利举办,充分展示各位学者风采,促进学术交流!最后宣布此次研讨会正式开始。
此次研讨会参会人员包括了研究院的郭瑞强副教授、山东大学的杜婷婷老师、以及研究院的其他老师和学生,甚至还吸引了不远千里赶来参会的数名学生,现场氛围活跃,干货满满!接下来一起看看各位老师的精彩报告!
No. 1 王存海
报告题目:多尺度光热辐射传输
王存海老师主要从宏观介质辐射、微观远场辐射和辐射制冷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围绕“光热辐射特性”这一主题,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憧憬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有望促进基础应用、新兴交叉以及前沿科学的发展。
No. 2 陈梅洁
报告题目:天空辐射制冷技术及其应用
陈梅洁老师围绕辐射制冷这一主题,从日间辐射制冷技术展开,对日间辐射制冷的实现方式、涂层制备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并就辐射制冷的应用前景和应用案例进行了介绍。
No. 3 顾宇
报告题目:红外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在辐射制冷中的应用
顾宇老师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到现场,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为大家做了报告,报告中对红外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及其在辐射制冷中的应用做了详细介绍,并就扩散载流子、ITO颗粒等方面在红外波段LSPR的探索工作进行了介绍。
No. 4 邱羽
报告题目:高温聚光太阳能系统聚光吸热机理与性能优化调控研究
邱羽老师围绕高温光热系统,对光能捕获特性研究、光热转换机制分析及性能优化、光场-流场协同换热强化、复杂结构熔盐换热设备、超高温塔式聚光集热技术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No. 5 何明键
报告题目:基于石墨烯电磁调控的近场热辐射研究
何明键老师围绕“近场辐射换热”这一主题,从辐射换热调控方式、系统结构和石墨烯材料的形式等方面出发,对多体结构平板系统近场辐射、平板-粒子交互结构热辐射和基于石墨烯调控的近场辐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No. 6 罗明罡
报告题目:密集粒子系多体近场辐射换热
罗明罡老师围绕密集粒子系的近场辐射换热,对多体作用和辐射热扩散展开了介绍,详细介绍了金属纳米粒子、晶格结构纳米粒子的多体辐射换热、粒子系近场自辐射热流,以及相变粒子链等效导热系数、宏观粒子系热扩散理论等内容。
No. 7史可樟
报告题目:表面共振模式耦合的近场热辐射增强
史可樟老师重点介绍了基于多重SPP模式和HPP模式相互耦合的近场热辐射增强机制,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张空白桌子到做出近场热辐射领域极具挑战的实验的过程、不计其数的样品制备、日复一日的实验测量,分享了攻克难关之后掩盖不住的喜悦。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赞叹,这种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老师们的精彩报告也激起了在场的老师同学们的浓厚兴趣,大家积极交流,畅所欲言。
本次研讨会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的号召和趋势,聚焦热能转换、热系统管理等工程热物理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对热辐射领域的学术前沿及技术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近场辐射换热和多尺度光热辐射的理论研究,到太阳能光热系统和辐射制冷等落地应用,本次研讨会的内容涵盖了目前热辐射领域最具前景、最具挑战性的重要方向,对理清热辐射研究的现存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对促进能源高效利用,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