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研究员

苏彤
  • 类别:助理研究员
  • 研究方向: 实验粒子物理;宇宙线物理
  • 电话:
  • 邮箱:tong.su@iat.cn

简历介绍

Resume

苏彤,男,汉族,群众,博士研究生学历,1987年生,山东济南人,粒子物理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2014年-2020年,在美国Jefferson Lab从事核子结构方面研究;2020年至今,在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从事与AMS相关的宇宙线方面的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Research Projects

博士期间主要在美国杰斐逊国家实验室(Jefferson Lab,JLab)完成了核子结构测量的MARATHON实验,2020年加入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AMS)实验。近五年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C》等期刊发表论文22篇,作国际会议报告5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

代表性学术成果介绍如下:

(一)MARATHON实验:利用电子与A=3的原子核的深度非弹性散射研究核子的内部结构。

JLab核心物理目标之一是测量中子与质子的结构函数之比F2n/F2p。MARATHON实验利用JLab新升级的12GeV连续电子加速器,巧妙地运用A=3的氚核和氦-3核的镜像特征,有效地消除原子核内部的核效应,以精确地测量F2n/F2p。

目前每天电子流强的论文已经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28, 132003, 2022)

(二)AMS实验:测量宇宙线电子每天的流强和研究太阳调制的电荷相关性。

    通过改进分析方法,本人实现了对宇宙线电子每天流强的测量。这项研究成果一方面揭示了宇宙线粒子时变流强的很多新特征,例如我们首次观测到了宇宙线电子不仅具有与太阳磁场相关的长周期特征,同时还存在更短的周期特征(如27 天,13.5天,9天等);并且该研究还发现,宇宙线电子和质子在长周期调制效应上存在巨大差异。该成果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太阳活动对宇宙线传播的影响,尤其对于理解太阳调制对粒子电荷符号的影响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验基础。

 目前每天电子流强的论文已经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30,161001, 2023),并得到编辑推荐以及《物理》杂志视点评论。

(三)AMS实验:测量宇宙线正电子每天流强并研究太阳调制的电荷与质量相关性

    本人作为主要贡献者,基于在过去十一年间AMS所收集的340万个正电子事例,完成了宇宙线每天正电子流强的测量工作。这是全世界范围内首次对宇宙线正电子流强进行的观测,揭示了正电子流强时变流强的许多新特征。在短期变化趋势上,正电子不仅包含非周期性的剧烈变化,还首次在部分年份观测到存在的以27天为周期的规律变化。在长期变化趋势上,正电子与带有相反电荷的电子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时间演化特征,存在“时滞效应”(hysteresis);而与携带相同电荷的质子呈现出相似的时间演化特征。不仅如此,通过对数据更加深入的研究发现正电子流强比质子流强的时间变化幅度更大,即受到太阳调制的影响更大。这些结果意味着太阳调制不仅与电荷符号相关,也与宇宙线在太阳系外的能谱有关。

    该研究工作论文近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31, 151002,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