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
- 类别:研究员
- 研究方向: 粒子物理实验
- 电话:
- 邮箱:wxu@cern.ch; weiwei.xu@iat.cn
简历介绍
Resume
许伟伟,男,汉族,无党派人士,博士研究生,1988年10月生,安徽芜湖人,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粒子物理研究中心主任。2009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201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14 至2019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2019年6月加入山东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参加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的建设,任粒子物理研究中心主任。当选第十五届济南市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自2011年起,一直在丁肇中教授领导的AMS实验工作。负责AMS宇宙线正电子、电子和反质子等物理课题的数据分析和物理解释、电磁量能器的刻度、重建和粒子识别等离线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物理评论快报》(PRL)论文26篇,《Physics Reports》1篇,总引用超过4000次。多次受邀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Research Projects
主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12275158,基于AMS实验寻找宇宙线中的碳-14同位素和研究宇宙线源,2023 - 2026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2YFA1605403,AMS实验宇宙线能谱精确测量,2023 - 2027
重要学术成果
1. 研究宇宙线正电子和电子的起源长期从事AMS电子和正电子数据分析工作。2013年发现了宇宙线正电子比例的超出(PRL 110, 141102 (2013));2019年揭示了宇宙线正电子( PRL 122(2019) 041102)和电子( PRL 122(2019) 101101 ) 具有完全不同起源。高能量正电子不能用传统宇宙线碰撞来解释,主要来自一个具有截止能量的正电子源,可能是暗物质湮灭或者其他天体物理源。电子流强可由两个幂律谱之和很好的描述,说明宇宙线电子存在至少两种起源。
2. 研究宇宙线电子和正电子流强的时间演化完成了横跨11年的宇宙线电子和正电子每天流强的测量,以高显著度揭示了电子-质子、电子-正电子的太阳调制“时滞效应”,分析了长期和短期太阳调制效应与电荷符号、粒子质量的相关性。关于每天电子流强论文发表在PRL 130, 161001 (2023),入选“编辑推荐”,Physics亮点评论。关于每天电子流强论文发表在PRL 131, 151002 (2023)。
3. 精确测量宇宙线反质子流强和反质子-质子流强比开发了基于决策树的电荷误判识别方法,显著地提高了高能量反质子的测量精度,从而得到了最精确的反质子流强测量结果,改变了学界对宇宙线中基本带电粒子(质子、电子、正电子和反质子)的认识。论文发表在PRL 117, 091103 (2016)。
4. 开发AMS电磁量能器重建和粒子识别新算法构建了电磁簇射参数化模型,开发了全新的三维簇射重建算法。该算法充分发挥了AMS电磁量能器的三维测量能力,将TeV (=1012 eV) 能量范围的粒子识别能力提高了一个量级,对测量TeV能量的宇宙线电子和正电子具有决定性作用。这项工作发表在 NIM A869 110 (2017) 和Physics Reports 894 (2021) 1–116。